攜外送平台、擴展外燴、跨足伴手禮 拓客源 餐飲成飯店吸金引擎 A5 話題 20200120 工商時報 除了直接參戰的業者外,另一項不容忽視的注目點在於藉由直接投資、部分持股或是策略合作等方式間接參與的跨業別大型集團。 2016年推出的有無外送,經營主體為信義房屋子公司有無科技,同時與台灣大車隊子公司全球快遞形成策略合作,並在今年5月成為LINE SPOT串接外送服務的第一個配送夥伴。 而2020年初次嘗試跨足外帶外送服務的inline,同樣擁有知名百貨集團新光三越的投資支持。 外燴 台灣外送平台產業集中度高,擁有強大資本力量支撐的外資品牌foodpanda與Uber Eats先佔優勢顯著,無論是在合作店家數量、服務覆蓋範圍、配送人員以及用戶規模等關鍵數據上,相較於其他企業的領先差距均十分龐大,遙遙領先的高覆蓋率使兩大品牌得以形成高選擇多元性、短配送時間的供給端優勢,並轉化成為高市佔率的競爭護城河。 而在業者家數方面,我國餐飲業之家數在過去5年呈現逐年增加的趨勢(詳見圖2),自104年為12萬4,124家,近年來逐漸成長,至108年成長為14萬6,009家,年均成長率為4.15%。 根據過去5年的統計資料可發現,我國餐飲業之受僱員工人數在近5年逐年增長(詳見圖1),從104年的35.1萬人增加至108年的41.2萬人,其中107年首度突破40萬人,年均成長率為4.11%。 另外,部分業者則選擇延伸既有服務,與零售通路結合打開新的市場,例如華航旗下「華膳空廚」與家樂福合作,將原本的飛機餐開發為冷凍調理包型式,進軍零售通路;連鎖速食業者「頂呱呱」則將熱銷產品「紅茶雪泥」,轉換成冰品型式,於全家便利商店限定販售。 根據過去5年的統計資料可發現,我國餐飲業之受僱員工人數在106年至108年呈現成長現象(詳見圖1),近兩年因受COVID-19疫情衝擊,109年首度出現負成長,109年及110年受僱員工人數大幅下降至39萬人左右。 其中一項較可行的產業發展路徑為以雲端餐廳結合外送平台的模式,藉由降低店面租金、外場薪資與食材分別採購費用換取較大的獲利空間。 例如日本東利多控股出資的「Ghost restaurant研究所」,藉由提高共通性食材利用率、削減實體店鋪運營成本的做法取得了相當不錯的成效。 而台灣各類型新創雲端餐廳也正蓬勃發展,例如Just Kitchen、蜂鳥食堂、生活倉廚等,成為疫情下外送平台產業生態圈中具備豐沛發展活力的族群。 台灣外送平台在餐飲產業的滲透率近兩年快速攀升,不過整體2020上半年外送平台平均滲透率仍僅有1.6%,以台灣全年高達7,000億新台幣的餐飲消費市場為基礎,仍有極大的規模成長潛力,而這也是兩大外送平台採取「燒錢搶市佔」的策略主因,希望在挹注高昂資金換取市佔優勢後,於市場迎來爆發性成長時取得結構性優勢。 根據中華徵信所2021年版TOP5000台灣地區大型企業排名顯示,餐飲業共計有95家入榜TOP5000,較2020年版減少4家。 而近年餐飲業入榜TOP10業者無大幅異動,10名內業者業績均已具相當規模(近年因未取得和德昌股份有限公司(原名:台灣麥當勞餐廳股份有限公司)營運資訊,故未納入排名內)。 開春股市強強滾,台股不管漲跌,外資都是買超, 今年以來外資瘋狂買入台北股市,外資為何買不停? 陳鳳馨分析,新興亞洲成為股市跟外匯市場最被看好的,資金緊縮的效應,經濟大衰退的壓力仍在,但國際金融體系充斥著樂觀情緒,舉例如微軟財報糟透,開低,收盤時只有小跌,樂觀情緒的訊號,也是推升外資買台股跟中國大陸跟韓國股市,然而情勢沒有想像樂觀,國際金融地雷多,想知道如何觀察反轉點,且聽影片中陳鳳馨的分析。 餐飲業為滿足人們的生理機能之基本需求而形成之產業,具低進入門檻、高勞力密集及產品或服務易於模仿之特性,又因其低技術門檻及低營運成本,故產業內經營者眾多,屬高度競爭產業。 為減少人與人之間的接觸,外帶及無接觸餐飲成為趨勢,促使餐飲業者推出以個人化、攜帶型為主的新產品,例如知名燒肉品牌「老乾杯」推出外帶燒肉便當;王品集團成立新的純外帶品牌「來滋烤鴨」,打破傳統烤鴨需多人共享的限制,推出個人外帶餐。 進一步將餐飲業細分為餐食業、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,分析各類型業者家數(詳見圖4),可發現餐食業及飲料業近五年家數呈現逐年增加之現象,餐食業在110年突破13萬家,飲料業則是在110年突破2.7萬家,而外燴及團膳承包業的家數近年來則逐年減少,近兩年皆維持在2,200家左右。 先祖乃取「醉月」之情景為創業食堂之名---醉月食堂; 「醉月食堂」創立之初專營小吃及外燴(辦桌),服務歷經父、祖兩代之艱難,傳至第三代(魏志佑先生)手中,正值台灣經濟起飛,「醉月食堂」一躍更名「醉月軒」。 醉月軒從傳統的宴席包辦,到蓮子大餐多元化的經營,有賴蓮花節產業文化活動的人氣與名氣,醉月軒成長隨著白河蓮花節的成長而茁壯。 經營「路易莎」咖啡店之路易莎職人咖啡股份有限公司已於2021年9月股票興櫃掛牌,2020年度營業收入為新台幣19.67億元,較2019年大幅成長32.24%。 「路易莎」除布局台灣市場,目前亦積極拓展海外市場,目前於泰國已設有4家門市,並在新加坡、馬來西亞與日本等國家皆完成註冊,另亦與印尼當地知名企業簽約合作。 觀察2020年餐飲業TOP10業者營運表現,顯然多數餐飲業者營運都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響,多數業者營收皆呈現衰退。 「行業標準分類」中又將餐飲業進一步細分為餐食業、外燴及團膳承包業及飲料業,各細業別之定義如下表所示。 廖曉喬強調,外燴服務平均每人要價千元起跳,但也可依照預算,烹調出無上限的餐點,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,量身訂做出各具風味的外燴菜色。 透過此服務不僅能解決消費者過往結婚發送喜餅的困擾,也可同步省下運費,甚至讓參加婚禮的親友也無需再大包小包。 全家指出,不論消費者買幾盒喜餅都可以免運費送到指定店鋪,加上全台3200家門市都能領貨,相當便利。 全家會員暨電商推進部部長王啟丞表示,過往民眾婚禮傳統習俗會向親友發送喜餅分享祝福,但喜餅的寄送方式往往是一大困擾,而全家以店到店物流、密集店舖據點優勢,異業結合喜餅業者,推出單店訂購、多店取貨模式。 而海外部分,八方雲集目前在香港共有三品牌(八方雲集、百芳池上、八方台式麵屋)共70多間門市。 此外,八方雲集亦看好台灣咖啡市場,於2020年10月以新台幣6,500萬元取得丹堤咖啡食品股份有限公司69%股權,目前持股已增至85.29%。 據悉,將重新訂位'丹堤咖啡'品牌經營模式,未來將持續推出以「外帶」為主的咖啡新店型,並增加茶飲品項,藉此與一般咖啡店做出差異性。 疫情加速餐飲市場的變化,也導致消費者行為與偏好產生改變,在市場競爭與疫情的催化下,餐飲業者必須正視數位轉型議題,經營重點逐漸導向服務價值的提升,借助科技提升服務水準。 展望後疫情時代,提供多元化服務,著重顧客服務體驗,並邁向數位轉型,將是搶佔先機、提升競爭力之關鍵。 此外,企業派對常見的家庭日也能舉辦,或是可依照寵物飼主需求,為貓狗寵物們訂作適量的毛小孩料理。 近年企業講究員工福利,除了三節獎金與年假,適時舉辦派對、Happy Hour或家庭日,更能凝聚員工向心力與互動機會,而品嚐美食絕對是整個活動的重頭戲,現今國內外燴公司絕大部份以餐飲業為主,既定餐館菜單為基礎選擇,大多以完成品餐點送達,能夠新鮮現切料理的則佔極少數。 其中foodpanda於2019年即展開與實體零售商合作配送,2020年進一步推出自營虛擬超市「熊貓嚴選」,訂單規模在上線後6個月內成長50倍,使台灣成為foodpanda亞太市場中生鮮雜貨訂單量最大、熊貓超市成長率最高的市場別。 以外送平台為核心,包括台灣在內,全球許多國家的餐飲業經營模式與店鋪型態都迎來了大幅度轉變。 大成創立『好食城』商場品牌,從規畫、設計、招商、管理, 提供完整服務,成功進駐兩岸購物中心、商場、機場、醫院商場及自建住商辦三合一的中環城內,營業據點遍及台灣、北京、天津、南京及徐州等地。 為因應外燴、團膳、休閒、 烘焙市場的需求,大成以新鮮的食材與嚴格的製程管理,推出眾多雞肉與豬肉加工食品,現在兩岸已建立多座食品加工廠。